正在进行晾晒的红薯粉条。
新湘乡客户端2月15日讯(湘乡融媒见习记者:谭思佳 李星豪)湘乡市壶天镇南岳坪村地处偏远,田少山多,红薯一直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之一。为了方便储存,这里的人们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红薯加工方法,通过传承古法制作技艺,走出了一条以手工红薯粉条为“活招牌”的特色产业致富路,粉条摇身一变成了“金条”,乡村振兴充满“薯”光。
寒冬时节,正是红薯粉条加工的黄金时期。走进南岳坪村景星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粉条加工车间,夹杂着薯香的热气扑面而来。制粉师傅们正熟练地打粉、磨浆、蒸煮、上挂、轧粉条,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。
车间外的院子里,一排排青褐色的红薯粉整齐地挂在竹竿上,经过好几天的霜冻和日晒蒸发水分后,便可成为薯香浓郁、爽滑柔韧的红薯粉条。“我们的粉条传承了上百年的老技艺,制粉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讲究,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粉条的筋道。”提起粉条的制作,景星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秋阳自豪感满满。
陈秋阳是土生土长的南岳坪村人,家里几代人都以制作红薯粉条为生。在他的记忆里,每年一到霜降时节,家里就忙得不可开交。成年后的陈秋阳曾走出山村闯荡,兜兜转转还是决定回村重新做起红薯粉条的“文章”。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但我还是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。祖祖辈辈传下来的,不能到我这里就丢了。”陈秋阳感慨万分。
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陈秋阳把合作社和加工厂都经营得有声有色。他聘请了十多名有制作粉条手艺的村民到加工厂担任制粉师傅,并建立了红薯种植基地,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,免费为他们翻耕土地、发放红薯种苗、提供肥料和技术,并以保底价格回收红薯,既保证了红薯粉条原材料的品质,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春节前后是红薯粉条的销售旺季,短短一个月,合作社就能生产十余吨粉条,远销长沙、广东、湖北等地。
随着红薯粉条的火爆“出圈”,南岳坪村因地制宜种植1000余亩红薯,采用“合作社+基地”模式,打造红薯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产业链。目前,该村共有红薯粉加工总厂1家,家庭小作坊200余家,年产红薯粉1000余吨,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。“我们将积极探索特色、绿色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兴村模式,继续扩大规模和场地,推出速食红薯粉等特色食品,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村的红薯制品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南岳坪村相关负责人说。
一审 | 李文琼
二审 | 吴维
三审 | 谭鑫
副总编辑 | 周鑫
总编辑 | 储永祥
责编:王莉君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-
湘乡市召开庆祝建军98周年座谈会 畅叙鱼水深情
-
湘乡市召开第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38次会议
-
湘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第53次集体(扩大)学习
-
郭勇:高质高效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程项目
-
郭勇: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
-
郭勇:明确责任 加强协作 做好项目引进和前期工作
-
湘乡召开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会
-
郭勇: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
- 【安全没有淡季 事故没有假期】拒绝“野泳”安全一“夏”
- 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】水利局:抢修渡槽解民忧 畅通农业“生命线”
- 【创业建功在湘乡】曹义青:90后电商“领头雁” 助土特产“出圈”
- 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】毛田镇:“坑洼路”变“旅游路”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
- 强体魄!“雏鹰砺剑”小小少年兵国防军事夏令营开营
- 【三夏好“丰”景】湘乡:奏响“丰收曲” “双抢”正当时
- 【党旗映初心·行动践忠诚】丁燕:超前防范织密“安全网” 温情调解巧化“千千结”
- 【党旗映初心·行动践忠诚】傅进平:当好乡村振兴“领头雁”